一、基本情况
教育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教育好,则家庭好;教育兴,则社会兴;教育强,则发展强。近年来,攀枝花市紧紧围绕“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建立“市县统筹”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西区紧紧围绕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一区一城”建设目标,对标教育发展短板和差距,创新建立“动态托底+优均强基”机制,打破教育发展壁垒,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促进教育公平,探索教育共富新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动态托底”,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三位一体”推进教育公平。建立动态学位监测机制,精准摸排辖区适龄儿童就学需求,统筹调配公办教育资源,实现2800余名随迁子女100%公办学校就近入学,切实解决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题。构建“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就读机制,保障66名有条件入学的残疾儿童100%全部上学。坚持“严审核,优流程,强监管”机制,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没有出现一名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二是协同治理强化暖心服务。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100%实现文化培训机构转型;制发全市首个校外托管机构安全监管方案并全面推动实施,为2700余名孩子营造了安全的校内校外午托环境;开通定制公交5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减轻家长负担。
三是创新体系助推健康成长。自主研发“i++心理筛查系统”,升级为全市推广使用。构建“四级贯通”预警机制,打造“医教共富”模式,实施“润心预防”行动,每年开展心理健康监测8000余人次,实现了学生心理严重风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探索12356工作法,筑牢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入选教育部“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典型案例中的地方案例,成为全国13个优秀案例之一。
(二)推进“优均强基”,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拓展“学段贯通”新路径。整合设立市十中小,九年一贯制学校占比由原来的42.86%提升到66.67%,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达81%以上,缓解学生升学焦虑。强化学生培养贯通,依托市十二中艺体中学资源,“向下”开展家校共建,“向上”对接省内外高校,“延外”联系市体中,探索针对艺体拔尖人才早发现、早培养的K12培育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促进“校际互通”深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以新建的市十中小为试点,探索实践“两学一教”成长共同体建设,推动管理互通、研训联动、文化共建,通过“精准设计+分层实施”策略,强化“以强带弱”“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交流轮岗校长、教师349人,其中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208人,有效解决了边远薄弱学校管理及教师队伍的需求 。
三是构建“数智联通”新平台。推进“智教云联,优学共享”,新建智慧教育云平台,搭建教育数智治理、课堂提质增效、五育人才培养三大工程,推动教育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型,构建覆盖教学、管理、评价全链条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
(三)强化要素保障,赋能提质增效
一是精准配置资源。以“让辖区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资源”为目标,科学统筹江南江北教育资源配置,先后撤销中小学校3所、办学点7个、幼儿园8所,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改扩建学校6所,重组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新增学位1030个、床位1000余个、就餐人数2000余个,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力保障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建强教师队伍。建立骨干教师“选、培、管、用”四位一体新机制,选拔各级各类骨干教师251名;通过“项目驱动、协同整合、辐射帮扶、订单培养”方式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建成省级卓越校长工作室1 个、省级名校长工作站 1 个、省级名师工作站3个,创建市、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6个,成员139人,储备名师后备人选273名
三是优化育人生态。探索“三联”协同育人机制,组建由教师、社区干部及家长代表共计132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德育成果展示周、家庭教育讲座50余期、家校共育活动36次,覆盖家长5万余人次,家访率达100%。成立西区“教联体”,推动校家社协同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联动”。
三、实施成效
一是优化教育供给,筑牢共富基石。通过资源均衡配置、优质资源共享、特殊群体保障,强化“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机会差距明显缩小。目前西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1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2.41%,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体现。
二是提升育人水平,彰显共富成效。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德育品牌10个,形成“阳光心育”“尚美教育”等特色教育品牌和沙画、漆画、傈僳歌舞等校园特色,建立“校外研学基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五育并举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生学业水平达Ⅲ级,校际差异率0.15以下,初步实现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同城资源共享目标。
三是推动点面结合,增添共富亮色。近年来,西区各学段教育全面发展、多点开花。西区一幼和市三十六中小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示范幼儿园和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成为攀枝花名园和名校;市十二中成功加挂“攀枝花市艺体中学”牌子,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普通高考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考试攀枝花考点,名校建设实现新突破。2024年,率先在攀西地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督导评估。2025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辖区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认可度、满意度逐年上升。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