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门口街道将助推老旧小区自治作为民生工作要点,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推行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和网格管理相结合的老旧小区自治管理模式,培养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切实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
党建引领自治,筑牢治理根基。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的四级联动治理构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建立坝坝会制度,邀请居民代表参加会议,充分听取居民代表意见,确保沟通有效、常态。持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形象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通过开展“不良行为管一管、利民建议提一提、邻里纠纷劝一劝、社区治安护一护、困难群众帮一帮、美化环境干一干”系列实践活动,引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先后修剪树枝23株、修复地面150㎡和修复人行道663㎡。
整合既有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坚持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完善“三长四员”信息工作网络,强化居民自治功能,构建“1246”社区治理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2家社区企业、4家社会组织参与带动基层治理和居民服务,6支志愿服务队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形成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五社联动”自治机制。推动地企共建,盘活利用国有闲置资产,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河门口养老综合体和社会组织孵化中等功能阵地;便民服务探索建立“办不成事窗口”,主动解决便民服务事项,促进环境卫生、扶困助困、养老助老、文化建设、矛盾纠纷等居民诉求在“家门口”解决17项。
细化网格管理,精准自治内容。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以信息化和社会化为支撑,确保定格、定员、定责、定岗。坚持“一日双巡”工作机制,精准建立居民信息台账,同步线上管理数据,全面掌握一网格内基础信息。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结合辖区“绿信箱红心愿”民生实事意见建议收集箱,充分了解居民生活需求。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和困难群体提供跑腿、代办和协助就医等精准服务42次,缩短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排查收集网格内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31个,积极主动化解居民矛盾24个,传达政策解读、普法宣传30余批次,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建议21个。宣传辖区“习风园”“初心园”和“高家坪《火红年华》拍摄基地”等文化阵地,满足居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和情感寄托等需求,提高居民认同感、幸福感。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