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告别“多头问、重复跑”—— 以“心”服务解锁居民便捷生活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5-09-19 阅读次数: 来源:河门口街办

  “张阿姨,您这个季度的退休验证我今天上门来给您办好,顺便也说说居家防火的事!”清晨,苏铁社区网格员小肖入户服务,张阿姨感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以前办事总要跑两三趟,现在上门服务太省心了!”楼栋长王师傅也称赞:“反映楼道灯坏了,当天就修好,社区回应真及时!”如今,这样温馨、便捷的场景在河门口街道苏铁社区、河门口社区的小区中已成常态。  

  在数字化服务快速普及的当下,河门口街道却面临着一道特殊的“服务鸿沟”——辖区老龄人口占比超40%。尽管各类办事流程手册、手机APP等服务载体持续推广,“不会用”“看不懂”仍是社区老年居民享受便捷服务的主要障碍。每月集中办理业务时,仍有大批群众集中在社区办事大厅排队等待。如何打破这一困境,让便捷服务、精细化服务真正落地见效?为此,河门口街道积极创新,在辖区开展“三线薪火・苏铁共生”全岗社工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整合社工岗位、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网格管理,全力推动社区服务从“坐等上门”向“主动敲门”的深刻转变,让便捷服务告别“纸上谈兵”,让精细化关怀真正“走进心坎”。  

  创新举措:打造全岗社工服务新模式

  河门口街道将社区工作岗位重新划分为“统筹协调岗+接待办理岗+网格运行岗”三大职能岗位,覆盖15个居民网格。由社区书记担任“统筹协调岗”,全面负责调度各类资源,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确保社区工作有序推进;1-2名社区“两委”成员负责“接待办理岗”,值守在社区办事大厅,集中受理医保、老年证、低保申请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其余社工全部编入“网格运行岗”,化身“流动的服务站”,深入居民小区、居民家中,开展巡查走访、信息采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及时收集居民的各类问题诉求,将服务送到居民家中。  

  为帮助社工快速熟悉业务、明确工作标准,街道从“标准化”“精细化”“全能化”多维发力:  

  标准化:梳理涵盖民政救助、卫健服务、人社办理、退役军人保障等领域的54项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全岗社工政务服务操作手册》,对每一项事项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政策依据、办理时限进行清晰解读与详细说明,为社工提供“一步一指引”的标准化工作指南;  

  精细化:推行《下沉纪实手册》填报制度,要求社工在网格巡查、上门服务过程中,记录发现的民生问题、居民反馈的诉求建议及现场处置情况,通过手册动态更新,社区能够精准掌握网格服务动态,及时跟踪问题解决进度,实现社区服务的闭环管理;  

  全能化:建立常态化全岗培训机制,邀请街道各股室业务骨干,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实操演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既聚焦各类惠民政策解读、办事流程规范等核心业务知识,也注重居民沟通技巧、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实战能力培养,通过“学、练、考”相结合,帮助社工全面掌握跨岗位服务技能,真正实现“一专多能、全岗精通”,为“主动敲门”服务提供专业能力支撑。  

  成效初显: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工岗位整合推动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以前居民办理不同业务需要分别找不同的工作人员,现在找任何一个全岗社工都能对接和办理,避免了“重复跑路”和“多头问”的情况。据统计,社区各网格内事件响应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居民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小时,主动上门服务的比例大幅提升,居民的诉求处置率达95%,办事体验得到极大改善,对社区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谷伟介绍,全岗社工试点是一次成功的社区服务模式创新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河门口街道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全岗社工服务模式,让辖区居民享受到更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为攀枝花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贡献河门口力量。

审核: 汪筠   责任编辑: 杜泽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访问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402682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403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