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花开西区 亮出城市“文明密码”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西区以创新社会治理与服务为牵动,用制度保障推动,用项目落实行动,用典型引领带动,用舆论宣传发动,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然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先后涌现出陆学英、任天芝、杨巧林、李佑光等省级优秀志愿者,李真、邹慧等市级优秀志愿者,河门口北街社区“爱心五有物业”、清香坪路南社区等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一、制度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西区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的实施意见》《西区志愿服务支队章程》《西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及任务分工》等文件,明确了组织架构,健全完善了登记备案、服务管理、培训考评、激励褒奖等制度,统一了志愿服务工作站标识标牌以及志愿者着装等,并依托“花城有爱”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进一步规范了志愿者队伍管理,提升了志愿者服务水平。自2012年12月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以来,拥有志愿服务支队1个、志愿服务大队20个、志愿服务站86个,成员14000余人,2013年4月组建了全市首支常态化文明劝导队,形成了覆盖广、立体式、多元型的区级、镇(街道)、村(社区)的志愿服务网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项目促动,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西区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普通性关爱慰问、扶贫济困类志愿服务队伍,发展成为涉及法律咨询、医疗义诊等多方面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培育出“爱心妈妈”“陶苑一家”“爱心储蕃银行”等一批扎根社区、服务民生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保证了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提升了志愿服务者的荣誉感。2014年7月,在全市率先成立“攀枝花市西区妇女儿童法律维权工作站”,并邀请5名执业律师组建“攀枝花市西区妇女儿童法律服务团”,为困难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参与制定西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规范性文件,搭建了西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支持平台。2018年,集中启动“邻里守望 情暖花城”“绿色家园 美丽山川” “花季护航 携手成长”“文化共享”“光华公益书海工程” “花城有爱 红色接力”“爱心妈妈”“我的西区 我的家园 文明风尚”等八项重点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由单个到整体、由零散到系统、由片段到连续、由简单劳动型向专业服务型转变,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西区蔚然成风。
三、典型带动,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西区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佳最美”系列人物评选等活动,将矿山好妈妈陆学英、小巷总理余芳等先进典型吸收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以他们为榜样、为引领,大力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困难帮扶、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2015年,余芳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芳姐志愿服务队”,固定负责辖区土建维修、疏通管道、卫生保洁、为老服务等,并根据居民需求随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宣传发动,志愿服务理念大力普及。西区依托报纸、电台、电视台、微信微博以及宣传栏、横幅、LED等媒介,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点靓四川志愿服务朋友圈”、“暖冬行•爱传递”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条例》等文件,在四川日报刊发了《攀枝花成立首支常态化文明劝导队》《西区志愿服务创“品牌”》,并被四川文明网、天府文明论坛、四川日报网、四川新闻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在西区官方微信“攀枝花市西区”推出《向雷锋同志学习,西区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市 志愿服务温暖你我他”集中展示交流活动》等微信,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志愿服务氛围。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