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全国“敬老文明号”与“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名单。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中心负责人严云霞名列其中。对于这位常年奔走在长者中间的一线工作者而言,奖牌的意义远不止于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继续前行的号角。
从“护理能手”到“医养多面手”
初见严云霞,她身上既有医者的干练沉稳,又透着一种邻家女儿的亲切感。拥有二十多年丰富护理经验的她,八年前初涉老年科时,却经历了一场观念的重塑。
“普通的病房护理,核心是治病救人,目标相对单一。但医养照护完全不同,它面对的是一个个完整的、有情感需求的生命个体。”严云霞坦言,这里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应对老人的慢病、失能失智等问题,更需要懂沟通、善陪伴的智慧与耐心。喂饭、按摩、翻身、管路护理这些日常琐事,在她眼中,都是维护长者生命尊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为了真正走进老人的世界,她和团队做了一件看似不务正业的事:苦练棋牌、歌舞等陪伴技能。在她看来,专业技能是硬功夫,而情感共鸣则是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的目标,是医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唯有将心比心,把对自家亲人的关爱融入每一个细节,才能让照护更有温度。”严云霞说。
“四色管理”与“五床联动”
严云霞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不仅用情,更用心、用智去破解医养结合的难题。她带领团队将服务标准化、精细化,精研出68项标准化流程,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居家”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针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千差万别,她创新推出了“四色管理法”,对老人进行精准分类和动态监测。更值得一提的是“五床联动”模式,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通了养老机构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医疗机构病床、安宁疗护病床,甚至延伸至虚拟的“线上服务床位”,实现了老人在不同健康状态和照护场景间的无缝转介。
这一模式的成效,在帕金森患者吴大爷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从最初卧床不起,到如今能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独自行走,甚至一起玩起翻花绳的游戏,吴大爷的蜕变,正是“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保障、日常有人管”服务理念的最佳诠释。
截至目前,严云霞的团队已与社区共建为老服务中心,为2016名老人进行认知风险筛查,并建立志愿者库,累计为1217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年服务量超过1.5万人次。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满园”
在做好院内服务的同时,严云霞的目光投向了更远处。如何将攀枝花的成功经验推广开来,惠及更多长者?
她积极投身科研,主持多项课题,并建立起独特的“334”培训体系和“721”学习法则,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经验输出。
如今,这套经过实践检验的标准化服务模式,已被成功引入省内外10余家医养机构。
在她的带领下,攀枝花市医养康复示范中心已成长为一块金字招牌,先后获评“四川省老年友善机构”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成为攀西地区乃至全省医养融合领域的标杆。
荣誉等身,初心不改。采访结束时,严云霞又匆匆赶往老人房间。在无数长者心中,她是比亲闺女还贴心的依靠。这位80后医养服务开拓者的八年深耕,不仅温暖了无数家庭的夕阳时光,更以其专业的探索和实践,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了坚实而温暖的力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