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万元捐款注入慈善基金 初心点亮社区温情

发布时间:2025-09-17 阅读次数: 来源:攀枝花市西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河门口街道河门口社区出现暖心一幕,辖区老党员刘兴标向社区慈善基金捐赠一万元。这位亲历三线建设峥嵘岁月的老同志,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83岁的刘兴标是原河门口电厂的第一代锅炉人,1968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攀枝花。因工作突出,1978年被评为全国电力劳动模范和四川省电力劳动模范,并当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退休后的刘兴标老人一直非常关心社区发展,热心公益。此次捐赠的一万元,饱含他对社区困难群体的牵挂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我在社区生活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看到还有居民生活有困难,作为一名党员,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刘兴标说,希望这笔捐款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刘兴标老人的善款将纳入社区慈善基金,用于帮助辖区困难群众和社区建设等方面。这笔捐款不仅体现了老一辈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展现了攀枝花这座城市从三线建设时期延续至今的互助传统,让温暖传递。

据了解,河门口曾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属于典型的老工业区、改制企业职工聚居区,也是西区煤炭采空沉陷居民安置区。辖区内60岁以上独自居住的老人、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

河门口社区慈善基金自成立以来,通过多样化捐赠、项目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累计筹集款物50万余元,并实施助医、助学、助困、助老等项目,帮扶困难群众160余人,为老助老1000余人。

慈善基金采取资金、物资、服务并行的模式,在接受各类资金、物资捐赠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目前,已有爱心企业(商户)100余家、爱心人士300余人,这种创新模式也为社区的慈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攀枝花这座英雄城市,从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到如今,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像刘兴标这样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初心。

短评:老党员的万元捐款是社区慈善最暖的光

一万元捐款,数额或许不算惊天动地,却是老党员刘兴标对社区最质朴的牵挂,更是基层慈善力量最生动的注脚。这份善举,跳出了“大额捐赠才显眼”的固有认知,用一名老党员的初心,诠释了慈善无关多少、重在行动的真谛。

河门口社区慈善基金的持续运转,正是无数个“刘兴标”与爱心企业、居民共同托举的结果。从企业的万元捐赠到火锅店的特色助捐,再到如今老党员的万元善款,这些零散的爱心汇聚成流,不仅为社区公益注入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更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了“人人可慈善、处处有温暖”的社区氛围。

而这种善举也像一颗颗“火种”,照亮的不仅是困难群体的生活,更点燃了更多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在基层治理中,这样的“微光”最有感染力——它提醒我们,慈善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每位居民都能参与的“大合唱”。当越来越多的人像刘兴标一样,把对社区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基层慈善的土壤就会愈发肥沃,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会随之增强,而这,正是构建和谐社区、温暖社会最坚实的基础。

 

 

 

审核: 李思意   责任编辑: 田金艳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访问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402682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403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