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入选2025年度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标志着这个曾以“一煤独大”闻名的工业区,通过十年系统性变革,蹚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示范路径。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又以创新驱动的智慧培育新动能,为全省同类地区破解“工业增长与碳减排”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转型之痛与破局之智
作为资源加工型园区,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过去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较高。然而,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西区积极求变,近年来在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2022—2024三年来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化石能源消耗比重持续走低,电力消费占比稳步上扬,近三年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展现出良好的绿色发展态势和转型决心。
文丽云 摄
西区的蜕变始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彻底反思。十年前,西区工业增加值中煤炭及相关产业占比高达78%,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环境承载能力几近极限。面对困局,西区没有选择“去工业化”的简单路径,而是通过“关停并转迁”淘汰落后产能,同时立足本地钒钛、氢能等资源禀赋,构建“三圈九链”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向高值化跃升。这种“破旧立新”的辩证思维,既避免了产业空心化,又为低碳转型奠定了产业基础。
创新驱动的“双碳”实践
西区的零碳探索并非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形成闭环。一方面,西区有国内首条非金属托辊自动化生产线、光解水制氢产业化项目等标杆技术,2024年碳排放强度较三年前下降24.8%;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碳达峰专项规划、建立数据监测体系,将减排目标融入园区治理毛细血管。这种“技术+制度”的双轮驱动,正是其从“近零碳”迈向“零碳”的核心竞争力。
零碳园区的全国性启示
其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需兼顾“存量优化”与“增量培育”——既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如泓岩科技“变废为宝”的固废处理模式,也要前瞻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既需政府顶层设计,也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这种全链条、多维度的转型逻辑,正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亟需的基层实践智慧。
攀枝花西区的探索证明:工业基地完全可以通过自我革新,将资源诅咒转化为绿色动能。
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入选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是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点先行,未来有望在零碳路径探索、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借鉴。
零碳之路道阻且长,但西区已用行动写下“破局者”的注脚。
未来,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将在零碳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典范。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