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干箐沟提灌站,机械轰鸣声与铲泥声交织,身着防水服的工人手持铁铲,正对泵站低位水池的淤泥进行清理。不远处,从梅子箐水库蜿蜒而来的输水管道正全力运转,清澈的库水汇入泵站低位水池,为庄上村、金家村、金桥村的千亩良田储备着“生命之源”。
这不仅是西区水利局推进“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的生动场景,更是水利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守护水利设施的真实写照。白天,他们顶着烈日穿梭在田间渠道,检查每一处闸口;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只为反复推敲工程方案,确保水利设施的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4月24日,在干箐沟提灌站不远处的空地上,一场以梅子箐水库灌区建设为主题的“坝坝会”,正将群众关切的水利问题摆上桌面。为推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西区水利局联合多部门,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共话水利发展。
“旱季农田干裂时,能不能保证及时供水?”金家村村民张大哥话音刚落,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还有啊,灌溉渠用久了,漏水、堵塞的情况越来越多,影响灌溉,这可咋办?”王大姐接过话茬,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水利局工作人员一边仔细倾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
“大家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区水利局负责人翻开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近三个月走访格里坪镇6个村农业灌溉的调研数据,“梅子箐水库中型灌区、庄上小型灌区已完成干渠、泵站等主干项目建设,相当于搭建好了水利‘大动脉’。目前正在谋划实施支渠连通工程,就是要打通到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让每一滴水都能精准流进田间。后续区委、区政府还将推进农业水权水价改革,通过科学调配,切实保障大家的用水需求。”他指着规划图上纵横交错的蓝色线条:“后续推进水权水价改革,以后用水不仅更有保障,还能更划算。”
据悉,作为西区水利网络的重要枢纽,攀枝花市西区梅子箐水库中型灌区承载着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及生态供水的多重使命。项目涵盖水库枢纽工程、充水工程及梅子箐灌区工程,其中水库枢纽工程由梅子箐水库(扩建)、三洞桥水库(新建)、高涧沟水库(扩建)构成,通过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
在具体输水环节中,梅子箐水库通过5.98公里的主干渠将水源源不断输送到干箐沟提灌站。干箐沟提灌站在此发挥着中枢转运的关键分水作用,它的水一方面经12公里长的梅干联合灌区左渠自流至金家村,沿途经过金桥村,构建起“水库——泵站——山坪塘——渠道——农田”的闭合灌溉链条,这一线路作为梅子箐灌区的“主动脉”,既实现了水资源调配的梯度利用,又通过自流灌溉降低能耗,为沿线千亩良田提供稳定的供水保障;另一方面,干箐沟提灌站的水还可借助梅子箐水库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四号泵站,提水到龙洞水库,该泵站采用市电+光伏用电两种电力形式,有效解决了龙洞水库、滥坝周边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的问题,既保障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又利用清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灌区的水利灌溉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说到水利建设成果,区水利局负责人起身走向灌区渠系分布图板:“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7亿元建设灌溉管网80余公里,覆盖灌溉面积4.04万亩;新建(整治)山坪塘3座,增加蓄水量4.6万立方米;蓄水池21座,蓄水量0.86万立方米;新建太阳能提水泵站8座,装机功率2700KW,每年可提水1860万立方米,全力提升我区农业供水保障能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渠道堵塞问题,他进一步表示:“我们将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农业灌溉一体化、水库管理标准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区农业灌溉末端水利设施。也希望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好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确保水利设施‘有钱修’‘有人管’,长久发挥工程效益。”
“现在终于明白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金桥村村民王大哥感慨,“以后发现渠道有问题,我一定第一时间反映给村委会。”
此次坝坝会是西区践行“三个身边”群众工作机制的缩影。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水利部门将持续运用好该项机制,实行领导包村机制,采取坝坝会、走村入户等方式,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问效”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水利工程从“建好”向“管好”“用好”转型升级,为西区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