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守护“夕阳红” 为老服务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4-10-12 阅读次数: 来源:西区融媒体中心

1011日,记者从西区河门口街道了解到,近年来,该街道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为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撑起遮风挡雨的“幸福伞”,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享老的愿望。

“老杨,今天的午饭来啦,有清炖鸡汤、炒肉丝、红烧豆腐、炒莲白、炒青菜!”

中午12点,家住西区河门口街道廉租房小区的老杨,开心地吃上了社区志愿者送上的爱心午餐,221汤套餐仅收取4元。老杨因视力残疾又是独居,送到家的爱心午餐很好地解决了他做饭难的问题。

老杨仅是河门口辖区众多困难群众中的一员。河门口辖区60岁以上独自居住的老人、重病重残、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做饭难、吃饭难成了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河门口街道建设了人民食堂,依托河门口社区慈善共富基金为辖区老年人和困难老人提供4元或6元的午餐,同时为重病、重残困难老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街道还依托社会组织建立综合型服务平台和“河美颐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组建辖区专业社工队伍,帮助老年人通过线上服务平台进行日间照料床位预约和长者餐厅就餐预约等,缓解老年人生活压力,解决辖区100余名老年人做饭难、就餐难问题。

“一对一”服务的背后,是精心准备与“知此知彼”。多年来,该街道用“个性化”的服务填满辖区老人的需求,不少老人早已习惯了这份恒久流长的温情。

据了解,河门口街道属于典型的老工业区,下辖河门口社区、苏铁社区两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6450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45%以上,近年来,因企业破产改制、采空沉陷搬迁移民等诸多因素,导致辖区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多,特别是老年人中的困难群体较多,呈现出高龄、失能、独居等发展态势,对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攀枝花市慈善会·河门口社区慈善共富基金的“河门口共富扬帆暖夕阳”慈善项目成功登上腾讯公益平台进行公募资金,为关爱老年事业开拓了新的渠道。

该慈善项目聚焦于解决老年人的饮食问题,尤其是那些生活不便、经济困难的老年群体。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筹备,项目成功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计划筹集资金10万元。

据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谷伟介绍,去年街道成立全市首批社区慈善共富基金,通过多样化捐赠、项目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累计筹集款物45余万元,打造慈善共富街区(小区)3个,实施助医、助学、助困、助老项目6个,帮扶困难群众160余人。探索慈善共富基金募集长效机制,创新建设慈善共富基金联合体,100余家企业(商户)、社会组织加入,并建立常设志愿服务队伍9150余人,共同谋划实施公益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

“作为西区唯一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的公募项目,我们感谢平台的支持,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为老服务中来。街道将以此为契机,创新实施更多慈善项目,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助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谷伟说道。

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困难老人始终是河门口街道关注的重点。

今年79岁的李大爷,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又因脑梗后偏瘫无法行动。了解到该情况后,河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其进行诊疗,贴心规范的诊疗服务让老人感觉很暖心。

“我们推出健康关爱服务,依托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护理站、康复训练室等设施,定期为辖区1500余名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础护理服务、康复护理、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电话随访等服务,实现关爱到家、健康养老。提升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满意度。”该街道办事处主任田佳艳说。

街道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为老活动项目,并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近日,66岁的杨大爷参加了由区残联、河门口街道等部门共同举办的“爱心传递·健康同行”公益活动,活动为他和其他居民提供了艾灸、按摩、测血压等服务体验。

针对辖区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常住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等问题,街道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司+基金会”为助养主体,设计推出“一个核心、两个保障、三个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着力破解辖区老年群体养老问题。

该街道结合辖区老年人口相对集中特点,坚持党建引领,以“政府项目+地企共建”方式推动打造辖区养老核心,通过联动辖区电厂党支部,对地处辖区中心的企业闲置资产进行改造升级,建成总面积达800余平方米、室外面积200余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辐射辖区老年群体;为辖区60余名独居老人安装红外设备、床位护栏,实时监测其身体状况,并提供紧急就医等个性化服务,构建无障碍化、智慧化、人性化的全生活场景“硬件”体系,打造宜居友好环境。

同时,成立的全市首批社区慈善共富基金,助力“提低”工作流程整体优化,重点实施长者餐厅助餐项目,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住得安心”“吃得安心”保障;推出健康关爱服务,定期为辖区1500余名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础护理服务等服务。推出文化提升服务,针对性地开展30余次春节游园、重阳节等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让“空巢”老人不“空心”。推出心理疏导服务,针对老年人退休后角色转换、大病康复患者家庭再适应等情况开展“一路同行”品牌心理疏导50余次,保障老年群体身心健康,同时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发挥余热,开展水电维修、心愿帮扶等5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提升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社区、街道是关系群众生活满意度最直接的抓手,也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河门口街道以党建引领建设,让老人们有所养、有所乐、有所为,托起最有温度的“夕阳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为老服务的有效途径,以暖心的服务方式、精准的服务方向、健康的服务内容,为老年群体带来便利,也让老年群体感受到关爱,真正守护‘夕阳红’。”谷伟说道。

 

审核: 杨鹰   责任编辑: 魏诗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访问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402682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403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