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政协文史资料内容,提升文史质量,传承政协文化,记录时代变迁,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职能作用,深挖史料内涵,厚植文化根基,全面、客观、系统、准确地展现西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客观情况和发展成果,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稿。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内容
文史资料征集突出协商民主的主题主线,突出西区特色,突出政协特色,突出“真全广”和“新特奇”的有机统一。面向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全社会征集有关西区地域和西区近现代、西区建区以来的沿革变迁、党政军事、人民团体、科教文卫、民间社团、工商财贸、农业农村、城市建设、社会民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民风民情、生态文明、文物古迹、人文轶事等方面的资料和文稿,包括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以及重要代表人物的回忆、记录、书信、日记、照片、传记等,择优编印《西区文史资料》。在继续做好近现代有关西区的文史资料征集的基础上,重点征集西区当代(建国后)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史资料,近期重点征集细目如下。
(一)政治方面
1.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党政领导同志视察西区的相关史料,如文字、图片、音像、图册、出版物以及有历史留存价值的讲话、指示、批示、题词等。
2.西区区划沿革情况。西区建区筹备、成立、发展的回忆资料以及所走过的历程纪实资料等。
3.西区历次机构改革情况。
4.区政协建立过程的回忆资料以及所走过的历程纪实资料,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能中发挥作用的经历等。
5.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走过的道路、发挥的作用、组织的重要活动,以及代表人物的事迹等。
6.民主人士在各级政府部门任职的经历。
(二)经济方面
1.三线建设。围绕1964年国家水电部决定主攻“两矿”、“两厂”(“两矿”指的是攀枝花兰尖铁矿和宝鼎山煤矿, “两厂”指的是河门口502电厂和渡口水泥厂)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区三线建设的回忆资料和纪实资料,包括党和国家领导关怀视察、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工程推进、重点厂矿建设发展、重大行动开展等情况以及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生产生活回顾等。
2.西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历程,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变化历程。
3.区域内国有企业的创建、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以及在改革中的发展历程。
4.西区历年来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重要招商引资情况。
5.乡镇企业(社队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发展,代表性人物的历程。
6.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重点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过程。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区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情况,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情况。
8.城镇建设、区域内的旧城改造,城市规划及实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重点住宅小区建设、各类游乐场所、中心广场建设的历程。
9.交通运输。西区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历程,包括交通规划实施、青乌复线、苏铁中路、“四好”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等发展历程。
10.旅游产业。西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历程,包括重点文化旅游景点打造、重点文旅活动举办、文旅融合模式探索创新、文旅品牌形象塑造;餐饮业发展、名店名小吃等有关资料。
11.西区历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历程,森林防灭火历程,各类林业产业的发展。
12.水利事业的发展。包括河长制实施历程,梅子箐水库、观音岩水电站、金沙水电站建立历程。
13.邮政及通讯事业的发展。
14.财政、金融、保险事业的发展。
15.西区第三产业发展历程,重点商贸综合体打造过程。
16.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包括共富专项工作开展、重点项目打造、特色模式(路径)探索、共富工坊(产业联盟)打造等。
(三)文化建设
1.西区三线精神保护传承情况。包括三线遗迹保护、文化公园建设等的保护开发建设等情况。
2.反映西区地域近现代和建区以来包括与金沙江、民族亲和、茶马古道有关的历史人文资料和学术研究论文。
3.西区文化艺术团体的创建和发展,西区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经历。
4.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有关代表人物等情况。
5.西区特色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6.西区特有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发展情况,如三角梅、苏铁等。
7.西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事业发展的资料。
8.西区广播、电影、电视、网吧业的发展资料。
9.西区村贤文化。包括各村发展历史、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发展、村规民约、致富带头人事迹等。
(四)社会事业
1.西区科技事业发展的轨迹;杰出科技人物以及拔尖人才的资料;各类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及其取得的成果。
2.西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各学校建立发展历程、重点教育工程打造、教育改革发展、双减政策落实、名师名校资料等。
3.西区卫生工作包括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立、重大卫生工程实施、重大疾病和重点防疫、医疗卫生改革、中医药保护传承、计划生育工作等。
4.西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
5.西区公共安全工作。
6.西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慈善救济发展等。
(五)生态环境建设
1.西区环境保护工程。包括西区环保局历史沿革、十大环保工程实施过程、西佛山石漠化治理、中央环保督察等。
2.退耕还林工程。
(六)西区人物
1.当代知名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务工作者。
2.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全国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
4.历届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5.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
二、征集要求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大繁荣服务。
(二)把握求实严谨的工作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忠于史实、秉笔直书;坚持“三亲”特色,允许多说并存,尊重历史见证人从不同侧面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坚持服务大局,注重社会效益,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力求做到真实、具体、客观。真实,即收集、整理的文史稿件中的事要确确实实、人要实实在在、物要原原本本,用于佐证亲历、亲见、亲闻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记录、整理讲述人的回忆要力求真实;具体,即文史稿件中的人物、事件要具体,时间、地点也要具体,不能凭空想象;客观,即撰写文史稿件要客观记述史实,公正评价人物,坚持功过是非分明,做到不溢美、不贬损。
(三)体裁不限、形式多样
一是记述本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回忆录;二是向历史见证人、亲身经历者调查访问的记录;三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向历史见证人、亲身经历者调查访问整理的对某一人物或事件比较完整的资料;四是根据本人的经历与学识对各种文献资料或别人撰写的资料作考证、订正或补充;五是各单位、部门及下属各单位出版的各种志书、书籍中有价值的史料;六是有史料价值的函电、日记和图书、影像资料等。
三、注意事项
(一)来稿使用word版式投稿至电子邮箱,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
(二)来稿无论采用与否都不退,请自留底稿。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发放标准遵循国家《出版法》和《版权法》等原则要求,参照国家版权局《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等现行有关规定确定。
(三)请保证来稿文章版权的独立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得抄袭或未经允许重复发表,由此引起的任何版权纠纷及相关法律责任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对来稿拥有编辑删改、上网发布、集结出版等权利。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中注明。
四、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政协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邮编:617000
联系人:刘南川 联系电话:5569729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