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找装修公司总觉得不放心,现在家门口就有公司能提供装修服务,关键是它属于社区的,让人踏实多了。”家住西区玉泉街道河石坝社区的何鑫,提起社区里的变化满脸笑意。这份便利的背后,离不开西区玉泉街道惠玉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惠玉社区公司”)的努力,更藏着一段社区企业破解融资困境、以系统化运营践行服务初心,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暖心故事。
作为玉泉街道探索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惠玉社区公司自去年4月成立起,便以注册资本500万元的实体企业身份,打破传统社区服务“零散化、临时性”的局限,创新搭建“1+3+N”运营体系——以公司为核心,联动多方资源、多元服务与N类居民需求。通过这一模式,公司不仅整合了物业管理、建材销售、养老服务等11家合作资源,更拓展出49项覆盖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社区服务业务:小到代缴水电费、上门维修,大到养老照料、建材团购,只要是居民需要,惠玉社区公司都全力以赴满足,成功推动社区经济从“零散探索”迈向“系统运营”。
短短一年多时间,惠玉社区公司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0余万元,更将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居民福祉。就业层面,惠玉社区公司提供20个固定就业岗位、30个灵活就业岗位,累计带动100人次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不少家庭多了份稳定收入;成本层面,依托国企合资平台推行“统采统购”模式,整合社区需求形成规模优势,显著提升议价能力,仅建材采购一项就帮居民省下不少装修开支;服务层面,贴心的养老服务让独居老人心里多了份踏实,更建立起“4:4:2”的盈利分配机制——将收益的40%反哺社区,此前动力站社区长期存在高大树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等问题,正是通过这笔反哺资金得以顺利解决,累计已为居民解决52件民生问题,群众满意率达100%。
然而,就在业务越做越红火、居民期待越来越高的时候,惠玉社区公司却遭遇了“成长的烦恼”。随着承接的社区工程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累计达到80余万元,账户流动资金仅剩25万元。一边是每月超2万元的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一边是保障日常运营必须留存的10万元以上备用资金,资金链的紧张让公司举步维艰:想维修道闸,没钱采购设备;想扩大物业覆盖范围,没钱聘请更多工作人员;居民期待的一些道路硬化工程,也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无法落地。
“社区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足够的抵押物,想贷款太难了!”回忆起那段日子,惠玉社区公司负责人陈龙感慨万千。但他深知,惠玉社区公司不仅是一家经营实体,更是街道“一个核心平台,三链联动发展”社区经济模式的关键一环——以惠玉社区公司为核心,串联“财政撬动、金融带动、社会拉动”的资金杠杆链、“资源再开发、能力再升级、品牌再塑造”的资源聚能链,以及构建“产业增就业、服务降成本、收益解民忧”的惠民共享链。这份责任让团队没有放弃,而是和街道一起主动对接攀枝花农商银行,详细介绍“1+3+N”运营模式的优势、“统采统购”降本增效的实效,以及收益反哺民生的具体案例。攀枝花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积极支持惠玉社区公司发展,安排专人协调、专人办理,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支持社区经济发展破除了银行抵押担保难题。
最终,该公司成功获批7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年化利率低至3.2%,成为全市首家获得金融机构专项信贷支持的社区经济公司。
这笔“及时雨”般的贷款,不仅解了惠玉社区公司的燃眉之急,更让“三链联动”的发展模式得以持续运转,为社区服务从“维持运转”转向“提质升级”注入了关键动能。“以前总怕资金跟不上,想做的事不敢放手干,现在有了这笔贷款,心里踏实多了,好多规划终于能落地了!”陈龙感慨道。
有了资金保障,该公司的民生服务很快有了新进展。首先稳稳保住了现有的社区服务团队,确保日常便民服务不脱节;紧接着,此前因资金不足搁置的多项社区提升计划陆续提上日程——不仅要打造文旅多元空间,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更计划以重点项目为牵引,进一步整合周边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区域环境改善协同发展;打造河石坝社区民族团结文化墙,建设“星光夜市”休闲街区,持续展示玉泉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这些举措,正是该公司践行“资源聚能链”“惠民共享链”的生动体现,让社区的改变一点点落地,让居民的生活一点点变好。
“拿到贷款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百姓的新起点。”陈龙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产业增就业、服务降成本、收益解民忧”的机制,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金融“活水”通过“三链联动”的模式,真正变成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利,让玉泉街道的百姓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