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看似普通的水权交易,在四川攀枝花西区悄然落槌,却折射出中国水资源管理正从行政配置迈向市场化流动的重大制度变革。
梅子箐水库的碧波,正沿着输水干渠奔涌向新的目的地。这片昔日主要灌溉农田的水源,如今正通过市场机制,流向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日前,全国首个省级水权交易服务平台——中国水权交易所四川省交易服务中心成立。攀枝花市西区水利工程运行中心与攀枝花市辉源水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攀枝花市首宗农业节水向工业用水转换的取水权交易协议。
这项为期两年的交易,总水量600万立方米,交易总价款210万元,标志着西区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本次交易开创了西区农业节水向工业用水转换的取水权交易先河,对全市用水权交易工作具有示范与指导意义。”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权交易破冰,农业节水有了新出路
梅子箐水库作为西区水利网络的重要枢纽,设计总灌溉面积4.37万亩,承担着农业灌溉、兼顾人畜饮水及生态供水的多重使命。通过近年来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这个水库灌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从水源、输水、配水、灌水,全过程落实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科技赋能,梅子箐水库灌区实现了用水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节水成效显而易见。数据显示,2023年,梅子箐水库蓄水1833万立方米,农业供水105万立方米;2024年,梅子箐水库蓄水1998万立方米,农业供水155万立方米;到2025年,预计全年供水量将达到920万立方米,扣除死库容、生态流量及自然蒸发等,约有6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被节约下来。
工业用水之困,高成本制约园区发展
与此同时,附近的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却面临用水成本高的困境。园区共入驻企业101家,预测2025年至2030年日最高需水量将达6.82万立方米至7.82万立方米。
园区企业生产用水主要由供水企业从金沙江抽水后集中供水,抽水扬程高达112米,导致企业用水成本远远高于梅子箐水库自流供水成本。
攀枝花市辉源水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10月获得园区企业生产用水供水特许经营权。虽然已办理两个取水许可证,总许可取水量974.8万立方米,但高昂的取水成本让园区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运营压力。
“面对市场萎靡、生存压力大的社会环境,若能降低用水成本,将更有利于园区长远发展。”这是园区企业的共同心声。
水权交易落地,市场化配置水资源
依托新成立的中国水权交易所四川省交易服务中心平台,这宗水权交易成功落地。交易水量两年共计600万立方米,交易总价款210万元,折算每立方米水价0.35元。
梅子箐水库将节余的农业用水权协议转让给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工业用水,既盘活农业水资源存量,实现农业节水效益,又降低工业用水成本。
交易双方均具备计量监测条件。梅子箐水库灌区在放水干渠安装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并已接入四川省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受让方也在梅子箐水库放水干渠末端、干箐沟山坪塘加压泵站分别安装了取水计量设施。
据了解,此次交易对公共利益水生态环境或第三者利益不造成影响,转让方水权为节约的水量。受让方交易的600万立方米水量,所产生的退水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生态环境等方面不产生影响。
“水权交易的成功实践,不仅让梅子箐水库的节余水量发挥了最大效益,更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的西区实践之路,为全国水资源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攀枝花样本。”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完成梅子箐水库灌区末级渠系管网及计量水表建设,积极推动水权分配、水价形成、水权交易改革等制度机制形成,逐步实现“水资源”变“水资产”。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