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2016年西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07 阅读次数: 来源: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118在攀枝花市西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年“脱困攻坚”目标,深入推进“四大发展战略”,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3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871亿元,下降1.99%;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1.1亿元,增长5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92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2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工业经济克难求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按照“一企一策”方式,通过领导包抓、项目秘书等一揽子措施,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高晶钒钛20万吨汽车板簧、万圣欣汉白玉深加工等10个项目开工;金沙水电站、西宇生物二期等15个项目加快推进;攀钢1×3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全面建成;泰能工贸钒钛合金汽车零部件、攀创科技铁渣综合利用等5个项目进入试生产。同时,强化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德胜焦化等5户企业享受直供电政策。积极搭建银企、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融资8亿元,争取特色区域发展资金3300万元、工业转贷资金7910万元,降低了企业资金断链风险。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增长2.8%;实现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4%;其中地方规上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7.5%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着力壮大现代物流业,攀西煤炭电子交易中心上线运营,格里坪省际物流园货物吞吐能力达到每年1000万吨。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庄上·梅子箐景区启动阳光部落主题游乐园建设,并成为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集结地;西佛山蓝花楹主题公园成林1000亩,平江天主教堂景点主体完工,苏铁福镇水上乐园投入运行;新建蓝湖、庄上、金家村等4家康养中心。举办庄上“狂欢水宴·清凉度假”泼水节、攀枝花(西区)东南亚经济贸易暨旅游文化展示展洽交流会、攀枝花·世界格斗冠军赛等大型活动。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增长5%;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增长36%;服务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6%

特色农业稳步增长。丽新园艺新建大棚3个,并获得省政府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立项支持;恒业黑鸡枞建成投产,年产量1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建成新庄芒果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晚熟芒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新增高山花椒600亩、核桃1000亩;噹噹鸡、苏铁山药、京亚葡萄、泉水鱼等特色种养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启动格里坪紫玉农庄现代农业集成发展示范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中心与京东商城达成战略合作。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省级专项试点工作。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5%;农业增加值9137万元,增长3.7%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转型,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围绕“6+2”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西博会、科博会、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大型招商平台,加强重点产业和项目对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取得突破。引进正德工贸循环铸造产业园、天脉钛业新型钛复合材料精深加工、中电国际50兆瓦光伏发电等15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沃尔玛、横店影城、太平洋影院、德铭阳光等知名连锁商贸企业。招商引资履约项目73个,实际到位资金81.14亿元,增长9.64%

对外开放成功破题。围绕“南向开放门户”先行区打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向川滇黔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开放程度。东盟国际商贸城成为攀枝花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破题项目,入驻客商130余家。邦钛科技、重啤集团等6家企业走出国门,与韩国、越南等国达成出口协议。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扎实开展“双创”工作,转型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业档次和产品质量,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值9500万元。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争取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7500万元。雅化集团“精细爆破技术”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塑形象,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城区形态显著改观。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完成清香坪—大水井片区、陶家渡片区、格里坪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植入相融合,以点带面加快片区开发。东盟国际商贸城竣工,完成投资2.4亿元;福广金城一期竣工、二期封顶,完成投资1.8亿元;星瑞时代广场进入主体施工,完成投资1.6亿元;老法院旧改项目进入基础施工,完成投资4000万元;新法院北侧旧城改造平稳推进。

城乡基础不断完善。省道310格福路后段、五摩路、504电厂运灰路完成改造;田家湾城市棚户区配套路网、河石坝东向连接线完成路基施工,蓝湖地下通道投入使用。启动省道310格乌段改造,开通河石坝至同德农村客运线。瑞云机动车检测中心6条检测线投入使用,年检测能力达到6万台。梅子箐水库扩建工程7个标段全面开工,巴关河防洪治理项目通过验收;完成清香坪污水处理厂主管网疏通修复13.3公里,进水处理量达到每天9000立方米,太阳能提灌、微滴灌试点等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启动19个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13.6公里乡村道路建设。

“五创联动”统筹推进。全面启动文明城市创建攻坚,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完成河门口公园改造、新庄高速出口景观打造等15个项目,新增造林面积1100亩、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达到12.4万平方米。稳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27个攻坚项目通过验收。完成大水井八社灰坝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巴关河渣钢渣铁高效回收利用等5个区级重点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利用生态修复土地,咏安驾校培训基地投入使用;扩大环境保险试点覆盖面,5家重点排污企业全部参保。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347天,达标率95.86%,提升14.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到93%,水环境和噪声环境质量均优于国家标准。

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增福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市三十六中小建成投用,格里坪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RSR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二,教学质量发展获全市进步一等奖,高考本科上线率继续提高。积极开展学区化改革,组建市十中、市三十一中小、市三十六中小三大教育集团,教育教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市三十一中小成为“全国校园文学实验学校”,西区荣获“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称号。切实做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和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358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顺利入学。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文化基础,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加快河门口“三线建设”文化阵地和大麦地傈僳山歌文化传承基地打造;“苏铁剧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开展各类演出2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580余场;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苏铁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组团参加市七运会,获得金牌38枚、银牌37枚、铜牌46枚。

卫计服务不断完善。加快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格里坪卫生院、陶家渡卫生服务中心,竹林坡、金家村卫生室建设;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市二医院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药品零利率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方式,与市二医院缔结为医联体协作单位,实现辖区医疗技术、信息的有效整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日间照料相结合的“医养”新模式,完成梨树坪中医康养小屋打造。依法稳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年受理81对、办证81对。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发展成果和谐共享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财政收入锐减、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深入实施10大项99分项民生工程和18件民生实事。突出抓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4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58人,创业带动就业110人,城镇登记失业控制在3.86%。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前台结算,将个体诊所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保率达99.52%。强化政府兜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城乡低保54383人次,医疗救助6704人次。持续推进百姓安居工程,争取棚改贷款资金6.3亿元,建成1309套,分配352套,货币化安置587套。

地企联动共渡难关。完善地企对接机制,加强与攀钢、攀煤、钢城等国有大企业的联系合作。重点围绕工矿区搬迁改造、土地复垦利用、闲置资产盘活、基层卫生服务等方面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攀钢、攀煤提供场地1.2万余平方米,支持社区办公用房、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益场所建设。以解决“三就两安一低保”问题为重点,地企携手实施矿区困难群体帮扶。累计帮扶困难群众15972人次,实现解困212户,低保户数和人数实现“双下降”。

社区建设特色鲜明。完成巴关河、北街、景怡3个综合性和谐社区,矸石电厂、梨树坪、沟北等15个特色社区创建。新增杨家坪、南街等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达到22个。基层自治组织活力不断激发,太平社区成为“省科普示范社区”,庄上村、路南社区成为“省级文明村”,巴关河社区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花山中心社区成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我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达到4个。

安全形势持续巩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攻坚战,成功实现国家煤矿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四川省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双摘帽”。全面深化“打非治违”、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回头看”,持续推进超市、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食品、交通、消防、防汛、危化品、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河门口荣获“省安全社区”称号。完成攀煤汽保厂宿舍不稳定斜坡治理,建立餐饮信息化监管示范点2家,组织开展煤矿、鼠疫、地震、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20余次。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办结省、市挂牌督办信访案件27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项目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清香坪、河门口、陶家渡3大片区实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覆盖。公安队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高。圆满完成“六五”普法,标准化司法所实现全覆盖,新建法律援助工作站2个。全年累计提供法律援助26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2件。

一年来,我们锐意进取抓改革,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完成食药、工商、卫生、计生、教育、体育等政府职能整合;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建立国有资产循环运营机制,妥善解决西部阳光、西城佳园等国有资产遗留问题。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7个项目进入全市首批PPP项目库。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从328项减少到182项,取消非行政许可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经营服务性收费6项,政策性退税545万元,小微企业政策性减税800余万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先照后证”,实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85户。全市首家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投入运行,企业设立登记提速83%,技改备案提速50%,区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完成6154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公示,实现行政权力行使和网上平台录入同步运行。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和常务会学法制度,各级各部门法律顾问聘请率达100%。河门口街道、市场监督管理局获得“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硬化财政预算约束,优先保障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大力控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提案55件,受理区长信箱64件,办结率100%

此外,统计、物价、税务、人防、老龄、慈善、双拥、民族、宗教、档案、打私、地方志、残疾人、扶贫移民、妇女儿童、质量监督、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受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单一等多重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虽经多方努力,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区政府始终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艰难中平稳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绩。

经过五年的奋斗,综合实力开创新局面。“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9.7%;地方规上工业总产值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2%;格里坪工业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2%;全区工业化率达到82.1%,居全省第一。“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19.3亿元,是“十一五”的4.3倍。

经过五年的奋斗,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总产值是“十一五”末的1.46倍,年均增长7.9%。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及钒钛材料深加工成功破题,工业总产值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提档升级,现代物流、阳光康养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累计申请专利256件,专利转化运用50件;获得科技进步奖21项;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创新企业2家;新增四川名牌企业3家,名牌企业创建实现零的突破。

经过五年的奋斗,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完成城市发展空间战略研究等规划20余个,形成城市建设的“总体蓝图”。重点推进清香坪、大水井、新庄等片区开发,蓝湖云岭、西贵金沙、书香御景等项目投入使用,星瑞时代广场、福广金城等项目加快推进。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丽攀高速西区段、沿江快速通道一二标段和连接线投入使用。“十二五”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10公里,增长14.2%;城镇化率达到96.7%,排名全省第七。

经过五年的奋斗,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投入资金27.88亿元,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攻坚项目65个,完成席草坪片区、清乌复线60家企业“关停并转迁”,广厦采石场等8个工矿迹地生态恢复,实现生态修复4000余亩。“十二五”末,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从“十一五”末的268天提升到347天,达标率超过95%。扎实开展“五创联动”,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2.56%40.36%

经过五年的奋斗,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一五”末的1.8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一五”末的2倍。“十二五”期间,实施民生工程609项、民生实事41件。城乡低保标准线分别提高到每年5280元、3251元;是“十一五”末的1.87倍和2.7倍,保障性住房新开工4891套,竣工分配8327套,2.4万人入住新居;完成81个校安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各类医疗机构12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10.57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西区在脱困攻坚的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转变任重而道远;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交通、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西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攀枝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攀枝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就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部署的稳步实施,“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的全面推广,整体经济活力将不断增强。就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加快推进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开发试验区建设,攀西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就全市来看,市委、市政府围绕“三个加快建设”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四区驱动”,努力实现由工矿基地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由钢铁之城向阳光花城转变、由三线建设城市向康养休闲城市转变,为西区跨越发展营造了宝贵的转型空间。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西区也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交通条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几年,随着丽攀高速、丽攀昭铁路的贯通,金沙水电站、缅气入攀等新能源项目投入使用,西区的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特别可贵的是,我们有一支精诚团结、作风过硬,能吃苦、能奉献、能拼搏的干部队伍,构成了西区走上振兴之路的中坚力量。面对新形势的考验,面对全区人民的重托,区政府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因势利导、昂扬奋进,奋力谱写全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要求,遵循“三四五六”发展思路,即: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目标,纵深推进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环境靓区、惠民稳区“四大发展战略”,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实施产业振兴、城市更新、环境提升、内引外联、扶贫帮困和治理完善“六大工程”,努力把西区建设成为产业繁荣丰满、城市整洁规范、环境优质秀美、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城区,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西区从老工矿区向生态宜居城区转变,从单一的煤及煤化工基地向多元的特色工业基地转变。具体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略高于全市的增速,力争达到8%以上,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全面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实现从单一的煤及煤化工基地向多元的特色工业基地转变。

——城市功能全面完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产业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从老工矿区向生态宜居城区转变。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五创联动”任务基本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治理体系成熟稳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纲要》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振兴

全力推进工业重构、三产提质、农业增效,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大产业布局、大项目推进、大园区引领,大力发展机械加工、新能源、循环经济和煤及煤化工“四大百亿产业”。加快西佛山、金沙滩、庄上·梅子箐“三大康养基地”,鑫铁、攀青、新启、庆伟“四大物流中心”,清香坪、大水井、河门口、格里坪“四大商圈”建设。大力发展精品生态农业,形成适度规模化、规范标准化、品质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二)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统筹

突出产城融合,坚持城市建设、产业植入、城市管理“三轮驱动”,推动西区从老工矿区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城区转变。着力抓好清香坪、大水井、河石坝、河门口、格里坪等片区的综合开发,压茬推进旧城改造,提升中心城区消费、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四横多纵”交通路网结构,加速推进供水供气、电力通讯、城市光网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按照“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全力实施“三边”整治、“三项”治理和“三化”行动,建设生态文明秀美西区。大力发展水电、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煤矸石、粉煤灰、高炉渣、焦炉煤气等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步实现环境保护从“治理为主”向“源头控制、过程监督、后端治理”转变,确保“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四)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围绕“6+2”产业发展方向和“四大百亿产业”,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实效。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客商,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引入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参与西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积极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加大与周边地区在产业、物流、能源、旅游等方面的互动合作,破解西区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用地指标等方面的瓶颈,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五)坚持共享发展,强化民生保障

以矿区困难群体帮扶试点为契机,扎实开展扶贫帮困,通过“就业促进发展一批、创业引领带动一批、社保政策兜底一批”,确保城乡困难群体按期实现脱困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各类劳动者充分就业。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完善各类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人群救助帮扶体系,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全力打造区域教育、文化、卫生高地。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新常态下的新挑战会不断涌现,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也将加速释放。我们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实施“四大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城市更新、环境提升、内引外联、扶贫帮困和治理完善“六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跨越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为实现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带动,加快结构调整,在推动产业振兴上求突破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细化项目责任,强化项目调度,实现项目节点化、责任化,全力加快“四个一批”转化进程,着力提升投资完成率、新项目开工率、续建项目竣工率,促进项目建设有序接替、滚动发展。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会商调度、督查约谈、月报通报制度,点对点、面对面地及时协调解决资金、土地、手续等关键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按进度推进。其中,金沙水电站完成年度投资6.5亿元,并实现截流;梅子箐水库扩建工程完成大坝填筑。

加快工业重构步伐。围绕深入实施“双年”行动,着力培育壮大机械制造、钒钛深加工、新能源及配套产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力争中电国际50兆瓦光伏发电、万圣欣汉白玉深加工等项目投产达效,高晶钒钛20万吨汽车板簧、天脉钛业新型钛复合材料精深加工等项目进入试生产,正德工贸循环铸造产业园初具形态。改造提升煤及煤化工、火电、建材等传统产业,引导汉林、长衡等洗煤企业转型发展,逐步降低涉煤产业比重。依托攀创科技、圣洁润滑油、扬驰胶业等项目,加大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要素集中”的平台优势,形成“一园多区”产业发展格局,力争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增长15%以上。

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攀西庆伟综合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鑫铁、攀青等物流中心辐射面;以东盟国际商贸城为中心,积极打造集商品展销、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以横店影城、德铭阳光、沃尔玛等知名企业为载体,提升城区商贸服务业档次,确保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推动西佛山、金沙滩、庄上梅子箐“三大康养基地”建设,结合花卉观光、水上运动等特色娱乐项目,带动康养旅游业横向发展;积极筹办苏铁文化旅游节、泼水节、蓝花楹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实现城市形象与旅游产业整合营销。在完善服务配套、提升景区品质的同时,注重产业间互动发展,逐步实现旅游与康养、医疗等关联产业有机融合。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把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带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微小水利工程,以金家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深入推进山、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紫玉农庄现代农业集成发展示范点,推动噹噹鸡、晚熟芒果、高山花椒等特色种养基地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主动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与信息服务体系,拓宽营销渠道,逐步实现特色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二)创新驱动,突出内引外联,在释放发展潜力上求突破

深化科技创新。围绕钒钛合金、机械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力争在高新技术项目引进落地上有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5亿元。加快推进圆富化工、龙达面粉厂、华美粮油等技改项目,引导企业通过改降本增效、释放产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小微创新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加大开放力度。立足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建立“东进南下、通江达海”的开放格局。借力新启物流园,打通川滇地区进入黄金水道、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物资新通道;借力东盟国际商贸城,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扩大对外贸易成果,推动邦钛科技、雅化恒泰、重啤集团等企业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促投资的首要切入点,精心做好项目包装,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加强与相关商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抓住西博会、川商返乡创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机遇,着力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优势项目上取得新成效,力争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支撑。切实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攀西战略资源投资基金、钒钛产业发展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辖区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先易后难、项目支撑、多措并举、逐步盘活”的思路,有效盘活金沙水泥、广厦建材等国有改制企业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同时,抢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契机,置换用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三)提升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在建设宜居城区上求突破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城市聚集能力,提升城市品位。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全面带动片区开发,确保东盟国际商贸城、福广金城年内投入使用,星瑞时代广场完成主体施工,田家湾安置房三、四期交付使用。积极推动铸钢厂旧改项目转型,加快大水井片区424套安置房建设,推动中铁23局、503电厂家属区、新法院北侧等地块旧城改造。以全省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为契机,加快城市交通、防洪排涝、污水处理、地下综合管廊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启动大水井城市生态公园路网、园区物流大道、清香坪步行街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备金沙水电站库区景观打造,完成河石坝东向连接线、田家湾西侧城市主干道建设、省道310新庄至格里坪段大修。

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空气净化、绿色低碳等“十大环境靓区工程”,强力推进尖山植被恢复、岔河采石场迹地修复13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区域控制、企业自治”的污染防控机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控制,全面实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大力引进和推广环保新技术,破解固体悬浮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污染治理难题。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工业企业减少能耗、物耗,降低污染排放。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矿山迹地生态恢复,完成大火山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按照“以建促管、以管促治、建管结合”的思路,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力打造“阳光花城”。围绕苏铁中路、清乌复线、丽攀高速等主要过境通道,开展视野区生态景观、街道立面治理,完成重点路段边坡挡墙绿化、路口景观打造。整合城管、公安、交通等各方资源,携手共筑“大城管”工作格局,探索建立“属地管理、权责明晰、条块结合、规范有序”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延伸监管触角,完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指挥派遣、处置协调、运行维护机制,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四)改善民生,繁荣社会事业,在共享发展成果上求突破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确保完成省、市、区民生任务。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深化居民服务试点工作,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开发,拓展就业空间,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五险”覆盖范围。深入推进矿区困难群体帮扶,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长效化帮扶机制。开展城镇危旧房、棚户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改造,加快2834套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改革,实现学区内师资共享,教师交流面达到 10%以上;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和中小学生行为习惯专项教育;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缩小区域间办学差距;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苏铁剧场”文化品牌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积极推广“医养”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做好第二轮全国卫生城市复审;积极落实“全面二孩”和计生惠民政策。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完善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畅通诉求渠道,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平安西区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建立安全监管对象“黑名单”制度,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行业和领域的监管,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完成省级安全社区创建任务。

(五)深化改革,坚持依法行政,在提升政府效能上求突破

创新方式,以改革促发展。抢抓全省城乡配套改革机遇,盘活农村各项产权,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稳步推进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压缩审批时间,构建全面覆盖、上下联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放宽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准入条件,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

依法行政,以法治促发展。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加快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实现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依法公开。

筑牢防线,以廉洁促发展。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控“三公”经费,集中财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发展环境。

转变作风,以落实促发展。恪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丰富调研方法,提高统筹谋划能力。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考核化;大力弘扬奋发进取、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创业精神,雷厉风行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

同时,不断加强统计、物价、税务、人防、老龄、慈善、双拥、民族、宗教、档案、打私、地方志、残疾人、扶贫移民、妇女儿童、质量监督、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开始新征程,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再创佳绩,为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审核: 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 区政府办公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访问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55219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402682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403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