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数字化赋能“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议》(第35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西区“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区文广旅局高度重视该建议,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现技术转型升级,数字化赋能“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议
近年来,区文广旅局立足西区三线资源禀赋,加快“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一是实施“初心园”三线建设博物馆数字化改造项目。投入39.1万元,建设博物馆智能讲解系统、客流量统计系统、博物馆影视厅、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对博物馆重要点位、藏品讲解词进行数字化转化,实现三线建设历史讲解全面智能化,全面提升了“初心园”三线建设博物馆数字化服务能力。二是成功争取到“智慧广电”项目专项经费300万元,计划建设“初心园”三线建设博物馆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建成后群众可通过网站、微信小程序等途径浏览“初心园”三线建设线上博物馆,了解馆情、文物资源、三线历史等,实现“三线建设”红色历史文化前端展示、后端管理、手机端应用、大屏端呈现等多种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三线建设”红色历史文化。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政府采购,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投用。三是深入挖掘西区三线文化资源,提取三线文化符号,推出“西区有礼”系列文创产品和“席棚子”文创雪糕,通过年轻群体更喜欢、更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和推广“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其中“西区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荣获第三届四川红色文创大赛金奖。四是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优化“背水小道”“干打垒”“席棚子”“创业饭”等研学体验项目,与“初心园”三线建设博物馆串点成线,形成独具西区特色的三线研学旅游线路,全面宣传推广了西区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擦亮了西区三线研学金字招牌。
二、关于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产业化运营打通行业壁垒的建议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人才培养,统筹全区资源,优化文旅专业人才配置,探索产业化运营打通行业壁垒,全面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文旅人才和高质量管理团队。一是优化人员配置。区文广旅局(含图文两馆)在编在岗人员共计33人,其中旅游管理、舞蹈、声乐、表演、戏剧等专业人才17人,占比达51%。持续加强人才引进,2023年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新进人员2名,全面夯实文旅人才队伍基础。二是统筹使用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模式,统筹辖区文联专家、离退休人员、群众文艺文化骨干等多方面力量,建立文化专业人才库,全面参与西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助推西区文旅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文化干部培训机制,每年举办文艺专干、文物非遗业务培训5次以上,持续开展“订单式、菜单式”专题培训,支持文化干部外出参加省级文化馆长培训、站长培训等专题培训,培养乡村文旅能人92人,形成了专业化文艺文化队伍。四是创新运营模式。针对产业化运营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工作思路,包装西区三线红色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项目,向省文化和旅游厅申请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2023年至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共计9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引入专业社会机构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运营主体,探索“三线建设”红色资源产业化运营路径。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希望您能继续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共同为擦亮西区“三线文化”品牌贡献力量。
攀枝花市西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5月15日
(联系人:鲍占芳;联系电话:13982391200)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