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营造西区城市文化艺术氛围的建议》(第56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西区城市文化艺术氛围营造基本情况
(一)城市文化艺术设施建设基本情况。一是深入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近年来,西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要求,采取政企合作、地企共建模式,建设了火红年华、习风园、初心园三线建设博物馆、宝鼎文化展示大厅等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此外西区还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为载体,建设了亓伟广场、格里坪漂流广场、太平社区文化广场等诸多兼具三线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的公共文化场所,在长期为居民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通过厚植特色文化进一步增强群众对三线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的自信。二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展攀枝花市老工业区西城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西区文化艺术中心,通过完善文旅、体育、科技、档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促进全区公共服务场所的中枢形成,增强西区城市中心的文化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项目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已提前入驻准备开馆工作,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三是着力提升艺术氛围。将三线文化、苏铁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城市基调,自2020年以来,已先后投入资金100万余元,对金家村、庄上村两个3A级旅游景区内的大型输水管道、电杆、民房等进行彩绘装饰,通过展现民族风俗、服饰、山水花等,在助力新农村建设实现美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本地文化、文旅资源的认知认同。与此同时,区级相关部门加强协同,深化与国网供电等大型企业的合作,以三线建设、苏铁、阳光、花等为基础素材,对辖区主干线、文博景区的配电箱、电杆等进行彩绘装饰,充分彰显了西区的地域与文化特色。四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2024年,在宣传、住建、文旅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河门口历史文化街区、陶家渡历史文化街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为推动保护利用,区文广旅局将涉及的三线建设旧址、代表性建筑等及时纳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范围,全面摸清底数、使用状况、产权、规划打造等基础情况,为推动三线建设旧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管理,以及制定活化利用方案,打造符合本地历史、本地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奠定了基础。
(二)特色文化传承融入公共文化空间情况。一是加快推动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区建设,项目一期建设苏铁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现攀枝花苏铁见证地质地理、自然生命、城市变迁的过程,拟通过光影技术、图文等形式对苏铁精神、故事、形象等进行全面阐释。项目二期建设苏铁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农业园、文化研学产业园、休闲商贸产业园。建成后将有效联动乡村文旅、城镇休闲、三线研学等点位,为“暖暖花城、慢漫生活”城市品牌注入新内涵。二是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提升网红打卡点的活力和吸引力,会同镇(街道)以丰富的凤凰花、蓝花楹及三线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利用围墙、边坡、堡坎等,采取涂鸦、彩绘等艺术形式,打造文化墙、网红墙30余处。深化与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校等单位的合作,将苏铁融入精品旅游研学线路,开发研学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群众深刻体会苏铁的自然特性以及蕴涵的丰富人文及精神价值。三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三线文化创造性转发、创新性发展,建立市十九小、格里坪小学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开展傈僳山歌、川剧变脸、金沙漆画技艺进校园等活动,成功申请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体验基地,第19小学金沙漆画工作坊及非遗进校园荣获四川省2023年非遗进校园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西区文化艺术中心打造。开展西区新图文两馆搬迁工作,做好展示休闲区、书架书库、24小时自助阅览室、少儿阅览区、电子图书室、培训教室、非遗工作室、舞蹈排练室、音乐室、琴房、文艺创作室、群艺互动厅等功能房的设计打造,谋划多功能智慧化场馆打造,计划在场馆布局中融入“山水灵秀新城”“三线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使新图文两馆与区全民健身中心、科技孵化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形成互动,创新打造区域“大文化”公共服务综合枢纽。
(二)加强历史文化调查利用保护。根据四川省委宣传部关于加强三线建设旧址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工作要求,我区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为重要契机,持续深化对陶家渡历史文化街区、河门口历史文化街区内三线建设文化旧址的系统调查。及时将花山防空洞、河门口老档案馆、火红年华住宅楼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线建设历史建筑纳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下一步,将在完成基础信息全面调查后,抓紧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与开发利用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持续夯实基础。
(三)持续加强城市艺术氛围营造。以西区三线建设及山水花资源为依托,切实发挥三线建设“原点”效应,加强玉泉街道凤凰花、西佛山蓝花楹、(大)小宝鼎矿区涉及赏花玩水等网红打卡点、三线建设历史原点等地的艺术氛围营造工作,计划通过墙面绘画、涂鸦艺术等打造网红墙、文化长廊、景观小品20余处,展示三线建设生产生活场景、典型代表任务,将文化艺术、时代精神融入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四)促进非遗与公共文化深度融合。持续支持第19小学、格里坪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持非遗传承项目,确保项目在学生群体长期有效开展。年内规划打造新图文两馆、火红年华景区、河石坝康养创富联合体等3个非遗展示、传习、研学空间,引入市级非遗项目(剪纸)、区级非遗项目(漆画)等作为固定传习项目,真正让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展示城市精神文化和艺术魅力的平台。
攀枝花市西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7月7日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