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代表:
您提交的《关于提升苏铁文化的建议》(第54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关于建设苏铁文化主题公园。2024年,西区依托辖区丰富的苏铁资源,策划包装了“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建设项目”,拟建设一个完整系统的平台来展示“攀枝花苏铁自然文化景观”。该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获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项目于2024年8月开始建设,总投资2.4亿元,按照“一街一馆三园四区”思路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投资0.63亿元,新建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馆,打造4个户外特色展示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集中展现攀枝花苏铁见证地质地理、自然生命、城市变迁的过程,讲述攀枝花苏保区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突出科普性。项目二期投资3.57亿元,建设苏铁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农业园、文化研学产业园、休闲商贸产业园。建成后将有效联动乡村文旅、城镇休闲、三线研学等点位,为“暖暖花城、慢漫生活”城市品牌注入新内涵。
(二)关于开展苏铁文化节庆活动。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三线文化、苏铁文化、民俗文化协同融合,以苏铁为主题打造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苏铁文化四张名片(苏铁剧场、苏铁书苑、苏铁艺苑、苏铁画苑),长期为居民提供各类文艺培训、文艺汇演及展览、摄影比赛等,年均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区文广旅局、区文联等部门相继组织辖区摄影爱好者开展以三线、苏铁为主题的摄影活动并面向社会进行有奖征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大赛。以苏铁艺苑、苏铁画苑为载体,承办了“攀枝花,不止阳光”全国艺术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巡展活动,展出苏铁系列优秀作品10余件。二是于每年3月,举办以三线文化、苏铁文化为主题的三线文化周活动,通过举办重大文艺汇演、文化交流活动等,大力宣扬三线和苏铁文化。三是深化与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校等单位的合作,将苏铁融入精品旅游研学线路,开发研学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群众深刻体会苏铁的自然特性以及蕴涵的丰富人文及精神价值。市第十九小学校将苏铁融入区级非遗项目(金沙漆画技艺)教学,通过苏铁科普及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群体对苏铁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三)关于开发苏铁文化周边产品。一是2022年以来,区文广旅局深化苏铁文化IP挖掘,将苏铁融入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主要元素,先后设计开发了苏铁宝宝、钥匙扣、防晒服、丝巾、笔记本等多品类苏铁文创产品共计10余种。2023年以来,区文广旅局在深入调研全国各地优秀文创产品开发创意、营销模式的基础上,抢抓我市尚无文创冰淇淋这一机遇,历经市场调研、创意构思、原料筛选、配方调试和品味验证等五个阶段,推出“暖暖的花城·苏铁”文创雪糕,真实还原了攀枝花苏铁的形态特征,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市场反响。二是精心打造苏铁特色食品,深化本地特色农副产品保护,打造苏铁山药特色品牌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出“一碗两国标”的苏铁山药炖噹噹鸡特色美食,并在成都市太谷里、春熙路以及西部博览会及重大文旅活动进行成功推介。
(四)关于加强苏铁文化宣传推广。一是整合利用公共资源,开展苏铁文化宣传教育进图文博三馆、进景区、进学校等,西区初心园三线建设博物馆、宝鼎文化展示大厅等设立苏铁展览展示专区,通过实体及图文并茂形式加强苏铁文化宣传。二是加强苏铁文化诠释,创办《苏铁韵》《苏铁风》《苏铁谷》等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通过专家指导方式,鼓励群众积极投稿,以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等形式丰富苏铁文化内涵。三是积极推动苏铁文化走出去,绘制以苏铁文化为主题的文旅图册,先后赴上海、杭州、香港、成都等地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了苏铁文化的影响力。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快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区建设进度,力争2025年项目一期(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馆)建成投用,利用好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字号招牌,融入“山水”“三线”文化内涵,采用“政府+市场”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开发苏铁系列文创产品,通过盘活苏保区周边资源,系统谋划康养苏铁谷建设,打造特色康养旅居民宿,大力发展康养休闲产业。促进农文旅体康商融合发展,打造攀枝花城市新名片,助力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二是持续打造苏铁剧场、苏铁艺苑、苏铁书苑、苏铁画苑四位一体苏铁活动平台,开展常态化苏铁文化交流、传习和演艺活动,进一步提升苏铁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三是持续加强苏铁文化品牌的创意开发。围绕苏铁文化、物产禀赋形成具有苏保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品,通过苏铁山药种植培育,衍生深加工产品,开发苏铁文化主题美食,将苏铁文化植入酒店、民宿等文旅市场,推出苏铁主题民宿,繁荣丰富文旅市场产品。
攀枝花市西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7月7日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910065